至古匠心

透过古人生活风貌,窥视红木家具的魅力!

明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变化,使农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相应发展,除北京、南京这两大城市外,集中在江南苏、常、松、杭、嘉、湖地区的新兴城市人口集聚,商贾云集,商品经济和市民生活异常活跃。

这一时期海禁开放,乌木、紫檀、花梨等各种名贵木料的进口,为明清细木家具制造和发展打下了基础。特别是不少文学家、戏曲家、诗人、画家、收藏家、鉴赏家等文化人出于自身的爱好和社会的需求,纷纷与匠人高手联手设计制作家具文房,推动了家具种类和形制的发展。

明唐寅《煮茶待君图》、《桐荫品茶图》所描绘的家具、茶具

明仇英所绘《桐荫昼静图》中文人所用之书案和躺椅

清叶震初、方士庶所绘、厉鹗题记的《九日行庵文宴图》

以上这些都是这一时期文人的爱好和惬意之生活风貌的生动展示。

当时文人对家具等的要求,完全为其生活习性和审美心态所决定。他们对于家具风格形制追求主要体现在“素简”、“古朴”和“精致”上。

如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谈及方桌时说:“须取极方大古朴,列坐可十数人,以供展玩书画。”论及几榻时又说:“古人制几榻虽长短广狭不齐,置之斋室,必古雅可爱。”论及书橱时强调:“藏书橱须可容万卷,愈阔愈古。”“小橱以置古铜玉小器为宜。”

明戏曲家高濂《遵生八笺》中设计的倚床,“上置倚圈靠背如镜架,后有撑放活动,以适高低。如醉卧、偃仰观书并花下卧赏俱妙”。设计的二宜床,“床内后柱上钉铜钩二,用挂壁瓶,四时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倚床高低可调,二宜床冬夏可用,构思巧妙,既能读书休息又能品赏鲜花,意趣无穷。将文人悠然自得、神爽意快之神态反映得如此生动。

我们不得不承认,明清两代的一些文人,在器具的实用功能和审美标准方面,从豁达的人生态度出发,达到了与自然和谐融合的高度统一。

我们追寻明代文人衷情于斯的文化、社会和人文内涵,考察明式家具的形制和工艺、外貌和气质,去研究它、触摸它、感受它,就像慢慢地呷上一口碧螺春茶一样,低头品味,而完全不同于今人伸长脖子仰头痛饮“可口可乐”。完全是不一样的文化,不一般的感受。

不妨让我们体会,在濛濛细雨中走过江南小镇,在长长巷子的青石板上,隔着长满青苔的粉墙黛瓦,从墙头翠绿的老树嫩叶间的格子窗里,传出一两声评弹的丁冬弦索声。让我们舒适体会闲坐在那古典的明式躺椅之上,侧耳聆听:

“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这是怎样的一番图景,又是何等别有洞天的意境!江南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唐宋以降,元代倪云林,明代文征明、唐寅……说不尽的文人骚客,说不尽的才子佳人,说不尽的明式家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