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中国家具 —— 翘头案
▼
古往今来,翘头案具有稳重端庄的特点,是一件极其风雅的器物,其常被文雅之士用作于书牍文案以及摆设装饰,充分展现出了雅而尚礼、文不失秀的审美境界。
翘头案的形式多种多样,别具风貌。按时期而言,明清两代的翘头案较为典型。明式作品洒脱自然,清式作品大气实用。按做法来分,则有夹头榫和插肩榫之分。可见,翘头案雕饰精美,线条流畅,艺术价值极高,其本身就是一件颇有装饰意义的艺术品,轻灵而又不失庄重,可以给人视觉上的美感。
古代中堂文化,讲究庄重、对称、和谐,而翘头案,则是中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器,也有着传统上的固定陈设。譬如:翘头案一般摆放大厅正面,案上面放置一些陶瓷、座屏等器物,常以左瓶右镜为标准,瓶或屏寓意平安;镜可正衣冠,鉴古今。
翘头案的摆设,也可做玄关摆放,如过厅,且迎面有屏门,则将翘头案摆在屏门之前,上置瓶花、小座屏、玉石等陈设。既起到玄关风水的作用,同时一进门就给人营造一种雅致的氛围。
翘头案,可在适当的墙体靠墙摆放,同时陈设一些古玩字画,起到空间点缀的作用;使得整体空间达到最大的利用率,又不会让高大的墙体显得突兀。
翘头案有小型的,但更多是大案(最长者三米有余),还有翘头闷户橱,它们形体笨重,其上日常多摆放固定器物,不适宜展示书画。闷户橱又是功能明确的嫁底和梳妆用具。更为关键的是,古人展示手卷时是分段观赏,一手展示,同时另一手卷起,不是全面铺开,也不必以翘头防止手卷的滑落。
清早期 黄花梨螭龙纹翘头案(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中国古代建筑为大屋顶式,上翘的飞檐称为飞檐翘角,它们使原本视觉上屋顶的沉重感得以改观。“这种屋顶全部的曲线及轮廓,上部巍然高耸,檐部如翼轻展,使本来极无趣、极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的冠冕,是别系建筑所没有的特征。”(梁思成:《清代营造则例》,林徽因“绪论”,1934年)
文学作品中,春秋时期《诗经》中,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之句,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出“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之语,都是对建筑上反宇挑檐的表述。
明清时期案、橱装有翘头,从设计和审美传统看,它将中国古建筑反宇挑檐“翼然而飞”的风范移用于案、橱上,其功能是把人的视觉导引向上,从而打破横宽案身、橱身的沉闷感、沉重感,让凝固之器变得耸然欲动。建筑、文学、家具上,一脉相承的空间意识,三者一言以蔽之:唯美而非实用。
翘头是明式家具上线脚、铜饰、锼挖、等修饰外,又一种特殊的修饰。它在简洁的家具上有所使用,但更多使用于雕饰繁复的大案上,联二橱、联三橱也常有翘头。
翘头是古代家具最别出心裁的设计,它是光素家具所有构件中唯一没有力学功能的,这点非常重要。它最直接地表明,古人在最简洁的家具制作中,也注重纯粹的形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