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具上常见的镶嵌工艺,你知道几种?
家具镶嵌工艺是指将各种质地的材料镶嵌在家具上,组成各种图案的工艺。家具镶嵌工艺起源较早,在唐代时技术已经成形,宋代时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镶嵌图案所用材料多以螺钿、金银、瓷、大理石为主,制成的物件有屏风、桌椅、筐匣等。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几种最常见的镶嵌工艺。
清乾隆 紫檀嵌掐丝珐琅西番莲画案
嵌珐琅
珐琅始自元代,又名景泰蓝,曾一度失传,明景泰年间又重新兴起。珐琅由铜板制成器形,表面粘焊用铜丝或银丝掐成的各式花纹,再将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矿物质的珐琅彩料涂在器物的丝纹里,然后以高温烧制而成。根据制作方法大致可分掐丝珐琅、内填珐琅、画珐琅等。当今市场上珐琅嵌器皿与同时代的景德镇官窑瓷器相比,价格较低,相对来说升值潜力更大。
清 紫檀嵌掐丝珐琅印盒
百宝嵌
所谓百宝嵌,就是在同一件器物上有选择性地镶嵌多种经过加工的珍贵材料,从而达到突出构图主题和强化装饰效果的目的。百宝嵌工艺品以百宝嵌工艺技法精制而成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以所用材料名贵、制作精细费工、成品华丽精美而享誉盛名。
明晚期 黄花梨百宝嵌王质遇仙图提盒
百宝嵌工艺出现于明代,它是在螺钿镶嵌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宝石、象牙、珊瑚以及玉石等材料形成的镶嵌工艺,用百宝嵌成的图案花纹会随着照射光线角度的变化,发出各种各样的光彩,主要出现在中国古典家具以及工艺美术品上。进入清代以后,百宝嵌发展成为家具制作的重要镶嵌技术之一。通常百宝嵌工艺多用在漆器上,硬木家具上也有不少,但是在珍贵的黄花梨家具上进行镶嵌,还不是很多。由于材料的名贵,所以黄花梨百宝嵌家具就更显得珍稀和贵重。
清早期 紫檀百宝嵌竹林七贤大笔筒
百宝嵌工艺水平高超,工匠可以此技法装饰屏风、桌、椅、书架、笔筒、茶具、砚匣、书箱等。尤其明清时期,百宝嵌技法应用于漆器和木器上,制成室内家具和摆设,备受皇宫贵族和达官贵人喜爱。
明末至清初 黄花梨镶厚螺钿画匣
螺钿
螺钿又被称为“螺甸”、“螺填”、“钿嵌”、“陷蚌”、“坎螺”,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是中国特有的艺术瑰宝。
我国的螺钿装饰技法,历史悠久。考古发掘表明,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将蚌壳镶嵌在漆器上作装饰了,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螺钿器物当属从西周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螺钿器物,如1956年在河南陕县上村岭虢国墓中发现的外壁镶嵌着6个蚌泡的漆豆,1964年在邙山庞家沟西周墓中发现套在瓷豆外的嵌有蚌泡的漆器托残片等。
清中早期 黄花梨嵌牙螺钿梅枝图捧盒
明末清初镶嵌螺钿工艺品的制作达到了高峰,宫廷造办处内有专门工匠制作皇家御用的嵌螺钿器。其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小到瓶、盒、杯、盘及文房用具,大到家具等无不用五彩缤纷的螺钿镶嵌而成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图案来装饰。还有一种嵌螺钿的漆木器,所嵌的螺钿高出漆器或木器的表面,形成了浮雕或高浮雕的图案,称之为“镌甸”。
清代乾隆统治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镶嵌螺钿的工艺品广为流行。螺钿镶嵌更加纤巧精工,钿片剥离精薄如纸,达到了十分惊人的程度。这一时期,时兴一种采用螺钿工艺与金银片结合起来的镶嵌手法,以突出画面溢金溢彩的视觉效果,其裁切之精,令人叫绝。
元 黑漆嵌螺钿人物故事盒
螺钿嵌是我国传统家具上重要的装饰技法,它融镶嵌、雕刻、绘画于一体,艺术价值极高。因为嵌螺钿家具上的“螺钿”均选自江河湖洋中的老蚌、王珧、车磲或鲍鱼壳等较为名贵的材料,制作成本较高,故在古代社会里被视为珍品。而且由于年代的推移和气候、温湿度的变化,嵌螺钿家具极易出现开胶掉漆、螺钿嵌件脱落等损毁现象,能够完整保留下来的更是寥若晨星。
清末至民国 黄花梨嵌金银「狮子林」图笔筒
镶金银
镶金银类家具常见有各式金包角、银包角、铜包角及各式套腿、面叶等,多体现在屏联类家具的漆心上。在漆器上镶金银片在我国行用很早,唐代是最盛行的时期,主要在上层贵族及寺庙僧侣间流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两件明万历时期制作的黑漆嵌螺钿龙纹箱子上,使用了描金、描银、描漆、嵌螺钿、嵌银片、嵌铜片等多种工艺。清代皇宫中镶金片和银片的只见于几件宴桌,在宴桌上的金、银等不同质地的包角,体现了宫中主位们的不同等级。
十七/十八世纪 黄花梨镶大理石官帽椅
嵌石
在家具上嵌有花纹的大理石作为面板,是明清家具常用的装饰方法。大理石美丽又变化无穷的纹理,使家具情趣横生。硬木家具上所选用的大理石一般均为上品。大理石以白如玉、黑如墨者为贵;微白带青,微黑带灰者为下品,白质纹章中似山水者,叫春山;白质绿章者,叫夏山;白质黄纹者叫秋山;其中以石纹美妙而变化的春山、夏山为最好,秋山次之。大理石镶嵌多见于家具上较大的部位,如屏风芯板、桌面、椅面、靠背等位置。也有其他类石头的镶嵌,如菊花石、红丝石、煤精石等等。